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6日

石塘镇:千亩蒲塘采收忙

阅读数:75  

融媒体记者 张攀江 严秋龙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淮安蒲菜也进入了采收季。

在石塘镇淮安蒲菜推广示范基地,一株株香蒲青翠鲜嫩、长势喜人。采蒲工人身着防水服,熟练地在蒲丛中穿梭,不时弯腰用力,将一根根粗壮的香蒲拔出。据介绍,每天早晨6点,采蒲工人就下塘采收。一天下来,每名工人可以采收1000斤左右的毛菜,即从蒲秆中取出的嫩茎。

蒲菜,又叫香蒲、蒲儿菜,有“淮扬第一名蔬”的美誉。全国各地都有蒲菜,而淮安蒲菜尤为出名。清朝学者段朝端说,春蔬那及吾淮好,入馔蒲芽不论斤。在淮扬菜中,更有“无蒲不成席”之说。基地负责人朱国红介绍,淮安蒲菜以白、鲜、香、脆、嫩著称,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据了解,淮安蒲菜推广示范基地香蒲种植面积共1000亩,种植品种为“淮蒲一号”。朱国红告诉记者,当初选择在石塘镇试验种植香蒲,是因为这里地处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交汇处,池浅淤深,水质优良,能够为香蒲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今年由于气温适宜、管理到位,基地蒲菜整体长势良好,亩产毛菜在4000斤到5000斤之间。随着天气转暖,蒲菜也进入采收旺季,基地每天安排10多名采蒲工人下塘采收,每天采收量在5吨以上。蒲菜是多年生无性繁殖植物,采摘后根部没有采断,会继续生长,可以连续采摘,从4月份可以采到10月中旬。

近几年,基地在攻关蒲苗培育、蒲菜种植的同时,积极探索蒲鱼套种、蒲鸭共生等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特别是针对淮扬菜系列,探索蒲与甲鱼、蒲与黄鳝、蒲与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有效提升了蒲菜种植的效益,实现了一地双收、一地多收的目的。基地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开发出了即食系列、保鲜系列、蒲编系列等5大类20多个系列产品,注册了“康得乐”“镇淮楼”“淮蒲”等多个品牌,将蒲菜产业越做越大。

“我们的产品在叮咚、盒马有出售,在以前我们没有进入的市场,比如在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市场,都有较好的销售成绩。”基地负责人朱国红说。

这些年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朱国红一直致力于研究蒲文化,收集了许多和蒲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并且正在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他还积极寻找蒲编匠人,开发了蒲编系列产品,并且推动蒲编技术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想通过文化赋能,把我们特色产业蒲菜做得更好,让它走得更远。”朱国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