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9日

激活创新 科技赋能

我区文旅市场绽放古韵新光彩

阅读数:110  

清明假期,我区河下古镇共接待人数达27.1万人次,位居淮安市各景区榜首。近年来,无论是国庆节、春节还是清明假期,河下古镇始终稳坐淮安景区接待游客数的头把交椅。

河下古镇蝉联第一离不开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创新的文旅发展理念,从历史遗迹的活化利用到现代文旅项目的精彩呈现,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到文旅市场的繁荣兴旺,我区正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带领游客品味历史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

深挖历史底蕴

激活文旅“基因密码”

河下古镇,作为全区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我区深入挖掘河下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提升工程,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中,注重对古建筑、古街巷的修缮与保护,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同时,结合现代旅游需求,对古镇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增加了旅游标识、休息设施等,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为了丰富古镇的旅游业态,河下古镇引入了众多特色商家和文化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在古镇中品尝到地道的淮扬美食,如长鱼宴、平桥豆腐等;还能参与到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中,如制作蒲包肉、糖画等。此外,古镇还打造了多场沉浸式演出,如《状元荣归》等,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河下的繁华景象。

除了河下古镇,我区还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它们是城市文化的瑰宝。清明假期,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状元里等一众知名景区和文化打卡点同样人气火爆,游客们在这里探寻历史足迹,感受淮安文化底蕴。其中,周恩来故居与周恩来纪念馆是我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承载着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清明节期间,周恩来纪念馆举办了“无尽的思念——缅怀周恩来崇高风范”主题广场演出,接踵而至的游客在此重拾红色记忆,缅怀伟人风采。

创新文旅业态

“夜经济”持续升温

新产品、新业态、新线路……我区文旅花样“上新”,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夜经济”发展,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让“消费引擎”升级提速。

夜经济是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积极发展夜经济,打造了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里运河文化长廊是全区夜经济的亮点之一,夜晚的里运河两岸灯火辉煌,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欣赏运河夜景,感受“淮水安澜”的魅力。沿岸还设置了各种特色小吃摊、手工艺品店和酒吧,游客可以在游玩之余,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享受夜生活。

此外,我区还举办了夜间文化演出活动,如淮剧表演、音乐会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选择。夜经济的发展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还增加了游客的消费支出,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河下古镇,我区放大了沈坤状元府夜游效应,打造惊鸿系列沉浸剧场,串联古城景区(点),构建“演艺+体验+消费”新模式。举办河下古镇情景剧艺术节,以剧场演艺串联河下北入口、茶巷、沈坤状元府、萧湖、淮安府署等景区,形成观剧专题线路,持续推出引流爆点。同时拉长萧湖水上游线,依托人文特色,在原有水舞灯光秀基础上,开辟金龙巡游、画舫茶歇、水上演艺等场景业态,打造全域旅游新爆点。

科技赋能文旅

打造创意新空间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数字+文旅”的结合,打造多个数字文旅场景,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蓝·数字文旅产业园是我区文旅产业数字创新发展的又一亮点。该产业园以数字科技为驱动,融合了文化、旅游、创意等多种元素,打造了一个集数字创意、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产业园原为淮安商机厂地块,临近河下古镇,通过市场资源盘活利用,将老旧厂房打造成承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在助力淮安城市更新的同时,将成为承载整合淮安数字文化与文旅消费集聚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打造淮安新消费集聚地和文化产业新热点。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