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2日

陈 杰:95后“新农人” 芡实产业“土专家”

阅读数:80  

通讯员 周学佳

2月14日下午,宿迁骆马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农人”座谈会召开,来自我区的陈杰作为全省13位“新农人”代表之一,畅谈了自己扎根农村的艰辛历程,分享建功立业的可喜成绩,直言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

陈杰,创兴德(淮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共党员,淮安区人大代表及淮安芡实产业协会会长,他的故事充满了励志与奋斗。大学毕业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芡实事业,并借助产业富民政策,创办了自己的农业有限公司。短短几年间,他不仅成为了淮安区车桥镇芡实产业的“土专家”,还培养了12名本地村民从事标准化生产管理,共同推动淮安芡实产业的发展。公司近年来在科技赋能和产业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农业农村部门出谋划策下,公司携手科研院校,2020年攻克了去皮脱壳机械化技术,初加工效率大幅提升;2021年制定了芡实种植技术规程,引领了芡实标准化种植模式;2022年引进特殊低频极化电场保鲜和带状开沟移植技术;2023年引进了苏芡20号、苏芡21号2个高产芡实新品种,亩产达200斤/亩,亩净利2000元以上;2024年自主研发的鲜芡实超低温锁鲜速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内首条鲜芡实超低温锁鲜速冻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00万斤。

“未来将在育苗和移栽机械化技术、高产新品种培育、芡实烘干技术、芡实无水去皮剥壳流水线加工技术等方面继续发力,为淮安芡实产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陈杰说。

除了科技赋能,陈杰还非常注重品牌建设和融合发展。他积极提升品牌形象,推动“车桥芡实”入选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推介名单,并注册了商标。同时,他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车桥镇建设了万亩芡实种植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单元,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他还联合多所高校开发出多种深加工产品,并与大型平台合作,拓宽了市场销路。

作为一名党员,陈杰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大舞台,让父老乡亲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公司探索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提供种、收、运、储、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服务。公司现有芡实基地2870亩,加工厂房4800平方米,生产线2条,年销售7000万元,目前,已带动周边2600户农民投入到芡实产业中,增加务工收入50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8万元/年。“今后,我还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带领我的90后团队继续推动‘农民职业化’,提高农民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编后语:陈杰的故事是千万“新农人”的缩影。他们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农业农村领域书写着新的篇章。他们的奋斗和成就,不仅为淮安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力量,更为广大农村青年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农村广阔天地,“新农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