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0月12日
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区新局面
阅读数:278
淮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依法治区办主任 汪 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决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蕴含的改革思想、改革方法、改革要求,努力在法治轨道上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应对挑战,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区新实践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以“讲政治”的高度举旗定向,坚决维护党对依法治区工作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写入党章,把“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确定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尊崇法治的决心。淮安区始终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来认识法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实施领导干部“每年2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2次调研、1次年终述法”的“221”制度,全力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协同工作格局。以“四大工程”建设为统领,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全区工作,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扎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法治淮安区新篇章。
二是聚焦大局全局,以“促发展”的目标激发动能,全力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保障。近年来,淮安区着力用法治眼光谋划发展大计,用法治意识凝聚强大合力,用法治思维破解改革难题,用法治规范巩固发展成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扛牢“当龙头、做表率”的政治责任,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法治建设护航作用。以落实依法决策制度为关键。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1+3+2”机制,落实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出台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责任追究、政府工作规则配套文件,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团、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从严执行“三重一大”票决制度,实行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度。围绕风险防控、项目建设、维稳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等涉法事务,推动法治审查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合法性审查专业化水平,切实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重点。通过强化“建、管、用”措施,深入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健全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杜绝执法扰企扰民。推动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实质化运作,形成职责明确、监管有效的基层综合执法责任体系。扎实推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落实,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抓手。在全市率先出台《司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保障措施》,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海棠代办”优质服务品牌,完善“日结月商”制度,全面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清理工作,切实消除隐性壁垒,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整合全区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到项目一线、企业一线,成立“两端全链条”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体系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心”,组建惠企法律服务联盟,实践探索民营企业“法律托管”工作,对企业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干预和处置,全力构建服务发展“新高地”,以“营商”促“赢商”,以法治促发展。
三、强化法治保障,以“惠民生”的理念守卫正义,持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的建设,回应了人民群众的不同权益要求,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更加幸福生活的期盼。因此,必须依靠法治来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国家更加富强。淮安区围绕《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加大法治保障力度,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300余个村级法律援助服务站点,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站”,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2596名,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五进”活动不断深化。融合淮安区本土元素拓宽宣传矩阵,开设法治公众号专栏,推出“海棠护航 法润校园”“小好汉普法”等普法品牌,实现普法内容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不断推动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推动“断卡”“拔钉”“两领域专项整治”等行动,重拳打击酒驾醉驾等各类违法行为29.7万余起,投入700余万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30处,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区镇两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成运行,涌现出“支书答理”调解工作室、“逢四说事”调解法等解纷新经验,源头化解矛盾纠纷14.1万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做深做实公正与效率,提升司法监督实效。党政“一把手”主动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不为违法失职行为说情打招呼,不干预司法活动,不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四、凝聚纪律意识,以“强铁军”的标准锤炼干部,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法治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把专门队伍建设好。国家法治建设水平与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息息相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以法治队伍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力量保证。因此法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增强纪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时刻检视自身言行,确保权力在法治约束下行使、在阳光监督中运行。筑牢忠诚增党性。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必修课。推进法治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强化作风严法纪。坚持正风刀刃向内,完善纪律作风督查巡查机制,健全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提升队伍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法治队伍“八小时外”监督,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做到不违规、不越线、不逾矩、不破格,不搞特殊、不搞下不为例,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守底线、知敬畏、存戒律,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岗位淬炼提素能。健全履职考核、素能培训、适岗交流和典型选树等人才培养和激励保障机制,拓展岗位练兵模式,建强教学培训团队,完善比武竞赛机制,全面提升法治队伍综合素能。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未来仍需跋山涉水。新征程上,淮安区将继续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效,在事关发展全局的体制机制上革故鼎新、大胆突破,汇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法治力量,奋力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