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1日

老宅

阅读数:221  

我家是1966年从淮城粮管所宿舍搬进这处隶属于老米厂的老宅的。

老宅面南背北,房间面积不大。当间前墙有双扇大门,后墙角上有独扇小门,夏天打开前后门,能形成穿堂风,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岁月,坐在当间还是挺惬意的。当间迎面北墙上挂着迎客松中堂条幅,靠墙放置一张长条桌,长条桌中间放置一口老式座钟。每到整点,时钟都能准点敲钟报时,夜深人静时,街巷里的人家很远都能听得清楚。

老宅的后门外西侧搭建了一个锅屋披子,里边有一口大水缸,一张简易的板桌,烧煤饼的煤炉,烧柴草的泥瓦锅箱,还码放着晒干的煤饼。水缸里的水是父亲从南门外公路洞桥下的码头上挑回来的,那儿是活水,挑回来后,用装有明矾的竹筒在水里不停地搅动,沉淀过后,就可以烧茶煮饭了。

老宅东边的十字路口,据说,历史上这里有一座桥,叫截骨桥;可那时除了一块青石板外,一点桥的影子都没有了。由于这里是十字路口,八面来风,夏日夜晚聚到那里纳凉的人最多。人们在那儿坐成一个圈,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讲《三国》,说《水浒》,谈国事,拉家常……

孩子们渐渐长大,住房越来越紧张,父亲便在老宅西侧的套间上方搭了个小楼阁。楼阁上除了堆放一些杂物外,还有能容纳一个人躺下的空间。我一有时间就会钻到楼阁上,抱着借来的书阅读:《红岩》《福尔摩斯探案集》《聊斋志异》《小兵张嘎》……困了就睡上一觉,醒来接着读。

大哥成家后搬离老宅迁居单位宿舍,大姐出嫁,三哥成家后在老宅对面的空地上自建了两间新屋。祖父、祖母、母亲、父亲先后因病或年老离开了人世。在房改政策中,我们分别用工龄折算将老宅优惠购买了下来。

老宅不足20平方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三口之家的生活需求。我们节衣缩食,想办法改善居住条件:请来瓦工师傅,将倾斜欲覆的墙面放倒了改建为24厘米宽的新式墙体,用混凝土将房屋内外墙面粉刷一新,在屋内西山墙面上开了一个壁橱作为碗柜,搭建了扣板吊顶。请精通白铁手艺的姐夫,在门外东侧墙边定制了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铁皮棚作为锅屋。请精通木工手艺的大表哥定制了一张三层独睡床,最下层是一个储物柜,盛放杂物;中层是在我家生活的姨侄的床位;上层是我家孩子的床位。经过一番“折腾”后,老宅焕然一新;加上爱人的勤快,老宅内外被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家人的生活也别有情趣。2014年我们购置了一处116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两卫的新房,从此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小高层。

转眼间,搬离老宅的日子已有半个多世纪,当初的孩童现在都已经成了爷爷奶奶。和现在的孩子们比起来,我们这代人儿时的生活虽然很清苦,却悠闲而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