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10月14日

刘鹗:一位“特立独行的现代知识者”

阅读数:2060  

刘德隆 刘 瑀

为刘鹗编纂年谱的念头萌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了30多个寒暑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实践,又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提供的难得机会,使这本《刘鹗年谱长编》能顺利地出版、呈现在读者面前。《刘鹗年谱长编》是“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并出版)中的一环。《刘鹗年谱长编》是笔者及父辈、兄弟姐妹两代人搜集、整理、研究刘鹗资料的一个小结。《刘鹗年谱长编》力图在前人研究刘鹗及其著作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拓展、进步。

述刘鹗生平最早的文章是罗振玉的《刘铁云传》,写于1915年。以“年谱”形式记述刘鹗生平之著作有两本,一是蒋逸雪先生的《刘鹗年谱》,一是刘蕙孙先生的《铁云先生年谱长编》。蒋著《刘鹗年谱》,1980年1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全书58页,37千字,无序文,有“后记”。其“后记”全文照录如下:丹徒刘鹗,富有才艺,于版本、碑帖、音律、医药、水利,均能涉其藩而通其义,于古器物能鉴别真伪,于古文字亦能粗探其源。世但称其《老残游记》文笔隽永,似未足以尽之也。鹗生当清季,国事日非,外侮之入侵,主政之颟顸。迷阳却曲,士多忧虞。鹗则机敏有余,端谨不足。如筑路、开矿,岂可厚非,惟多为权变之谋,竟忘经常之道,于是议论纷然矣。其间见仁见智,好恶不同:好者有溢美之嫌,恶者不免深文之诮,掩长护短,厥失维钧。本谱务在据事直书,不隐恶,不藏善,力避高下随心,庶几褒贬自见。鹗固愆尤丛集,观其日记,与全然自欺者似尚有别。死已七十年,迄无定论,阐微探幽,权衡当理,仍将有待于来哲。鹗籍标丹徒,而实居淮安,余少曾旅食淮壖,中年移家京口,于鹗之事迹略有所闻。又承王献唐先生暨刘蕙孙、魏绍昌、卞孝萱诸君以所知益我;近复蒙齐鲁书社提示修订意见。缅维成书经过,不能不深感他山之助也。一九七九年六月,蒋逸雪记于扬州师范学院北舍。《铁云先生年谱长编》,1982年8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全书178页,133千字,有“引言”和照片及附录多篇。其“引言”一述该书写作经过、二述刘鹗家世及刘鹗个人简历。“引言”全文8000余字,不赘。《刘鹗年谱》叙事简练,文字典雅;《铁云先生年谱长编》叙事详尽,文字通俗。两书风格不同,但尽显撰述学者之风,是编著者研究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的“启蒙读物”。《刘鹗年谱长编》是在前两部“刘鹗年谱”的基础之上的继续之作,我们尽力多角度地将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现的材料梳理、研究、编辑。

刘鹗的《老残游记》

《刘鹗年谱长编》欲以蒋逸雪先生“据事直书,不隐恶,不藏善,力避高下随心,庶几褒贬自见”之精神贯注于全书。全书尽量将各种资料有机地编录,或一语概括之,或据实简述之,均为一家之言,以为研究者提供真实的论著依据。

刘鹗是一个颇多争议的人物。刘鹗生前,褒贬毁誉如影伴随,至盖棺亦未论定。1909年,刘鹗病逝于新疆迪化(今之乌鲁木齐),至今一百余年,对其一生的作为及思想探讨、争论仍绵延不绝。有关论著有数十种,论文则以千计,研究者仍然在继续发掘新的材料,希望将这一复杂的人物,呈现给感兴趣的读者。《刘鹗年谱长编》希望以真实的资料、客观的阐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刘鹗。但是因处世之不同、立场之不同,甚至根据相同的资料,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见仁见智,自有个人的看法。

刘鹗是个普通的人。是晚清大动荡社会里的一个有思想而身上又交织着各种矛盾的极具特征的人。 刘鹗认识社会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亲刘成忠。在《刘鹗年谱长编》中,特别是“年谱”中的前二十年,收入了刘成忠的部分诗稿和文稿。这些诗词文稿从未被人所知,是研究刘鹗的第一手资料。刘成忠写下了自己对河流治理的心得,成书《河防刍议》;刘成忠点评了韩愈的文章,成书《韩文百篇编年》;刘成忠实录了自己与捻军作战的经过,存留了部分书信诗词,有《刘成忠杂稿》《吹台随笔》等。父亲的耳提面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鹗。刘鹗的河工事业、刘鹗的文学著作、刘鹗对革命的理解与对义和团的评价,无不强烈地带有刘成忠的思想烙印。对刘鹗人生观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是太谷学派。太谷学派是清代道咸光宣间儒家思想的一支暗流,其学人或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最盛时期,有万人之多。太谷学派的思想代代相传,刘鹗就是太谷学派的第三代传人之一。在《刘鹗年谱长编》中,记录了太谷学派的基本思想、太谷学派的社会活动、太谷学派的人际渊源以及刘鹗与太谷学派从思想学术到生活经济方面的多种关系。了解了太谷学派才能理解刘鹗的人生观及其作为,才能了解刘鹗的桀骜不驯性格的形成以及他与周围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

近代历史、近代小说的研究者评价刘鹗为“畸人”“通才”…… 从政治的角度而言,刘鹗关心国事是,忧心民生,以养民为己任,对时局他不时地发出感慨,提出建议,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着自己的祖国。从实践的角度而言,刘鹗参与治理黄河,实践与理论并重,非但亲身河工且能著书立说,为后世所传诵。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刘鹗参与引用外资、创办银行、开矿筑路、创建工厂,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毫无畏惧退缩。从学术的角度而言,刘鹗精于岐黄,善于算学,既能继承前人之精华,又能不拘一格而有所发展。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刘鹗有小说、诗词的创作,有文字、音乐的研究。其著作面之广、角度之新颖,颇具特色。《刘鹗年谱长编》将刘鹗以上多方面的成就,形诸文字,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刘鹗。

刘鹗是“畸人”“通才”之说并不为过。社会是刘鹗活动的宽广舞台。没有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经历,就没有刘鹗的医学著作、文学著作;没有黄河的泛滥和治理黄河的实践,就没有刘鹗的河工著作、数学著作;没有晚清社会的大变革,就没有刘鹗开矿筑路的行为;没有了义和团的风云,就没有刘鹗慈善事业、文物收藏等种种轶事……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成就了刘鹗的多方成就;新旧思想的交锋,使旧文化熏陶的刘鹗滋长了新的思想;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在一个较为开放的封建官宦人家出生的刘鹗,身上融合了多方的元素,接受了新的文明。于是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刘鹗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现代知识者”诞生了。

在编著《刘鹗年谱长编》的过程中,我深觉有三难:其一,正史不录,资料匮乏。刘鹗活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上。李鸿章、王文韶、张之洞、张曜、程文炳等朝廷栋梁、封疆大吏与之相往来;梁启超、宋伯鲁、汪康年、吴德潇、吴保初等维新派风云人物与之相往来;吴汝伦、马建忠、罗振玉、乔树柟、廉泉等文化界的领军人士与之相往来。所不同者,以上人物均是有实际职务的官员,奏稿、电稿、信稿留存较多,且多已辑录成集。而刘鹗虽有所捐之功名,亦有所谓“太守”“观察”等虚衔,但从无实职。因此在《刘鹗年谱长编》中更少了许多“官方文件”的来往,只能使用刘鹗本人的叙述和存在于近代报刊杂志的历史记录。刘鹗所拜从的隐于民间的太谷学派,曾有弟子万余人,甚至其中部分有相当职务,如曾任军机大臣、学部尚书的荣庆;曾任北洋大臣的杨士骧、曾护理陕甘总督的毛实藩等位高权重者亦成为其信徒。但百余年隐于民间,缺乏正史之记录,因此难于一一叙述清楚。其二,资料零散,难于搜集。 刘鹗生活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印刷业大发展之时期,书刊报纸浩如烟海。刘鹗及其民间的师友虽正史所不载,但又时时披露于书报杂志。如周太谷之论述《红楼梦》、严复之评论《老残游记》,沈荩之埋葬大刀王五、张荫桓记录缉捕刘鹗……只词片语,足可证明其活动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但这只是点点滴滴、蛛丝马迹都极难于搜集以串联成线。

刘鹗的一生,有许多至今无法解开之“谜”。刘鹗与马建忠之关系亲密,但至今未见任何实例;刘鹗与王国维有亲缘关系,至今竟未见有只字往来;刘鹗与袁世凯之龃龉缘由,至今未能确实;刘鹗与赵凤昌之挚友亲情,至今无法解释。凡此种种虽已搜罗爬剔,仍有诸多谜团纠缠不解。这些遗憾,只能留于后人去探索、去解决了。

其三,褒贬不一,难于尽录。百年来对刘鹗的争论时起时伏。

 “刘鹗是洋务派”。

“刘鹗是保皇派”。

“刘鹗是汉奸”。

“刘鹗是反动政客”。

“刘鹗是文学家”。

“刘鹗是小说家”。

“刘鹗是行动的人”。

 “刘鹗是好心的政治家,伟大的艺术家”。

 “刘鹗是失败的改革者,成功的文艺、学术领域的开拓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晚清新型的知识分子”。

“刘鹗是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

 “刘鹗是甲骨学家,印学家,碑版学家,文字学家,钱币收藏家,旅行家,改革家,太谷学派研究家”。

“刘鹗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多才多能的文学家,收藏研究和整理古代文物的专家,百折不回的实业家”。

 “刘鹗是一个失败的中国早期资本主义新式工商实业家,中国文化遗产杰出的保存者和开拓者”。

“刘鹗的主要贡献不在政治或文学方面,而在于学术方面。刘鹗是个畸人,他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个大有贡献的人物”。

“刘鹗是个杂家。在国势垂危的清末,刘鹗与所有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国爱民之心。他毕生以探索寻求救国之路、强民之法为己任,殚精竭虑,呼号奔走,虽屡屡失败,但他那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缅怀和继承的”。

2007年《刘鹗集》出版之后又有不少评论文章发表于各种报刊,主要有《重现晚清通才传奇人生》《再现“通才”全貌》《重新认识清末狂士刘鹗》《特立独行的现代知识者》为题的十余篇,于是刘鹗又有了“通才”“狂士”“现代知识者”等评价。

以上略述前人撰写“刘鹗年谱”之沿革和编著撰写本“年谱”之点滴思考,作为“前言”以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