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4月24日
向导
阅读数:1740
骆干民
初次下村做“阳光扶贫”工作,我们请熟悉人文地理的村委会于会计做向导。他带着我们小组一行4人走村串户,在一道道、一排排,一式儿的“小洋楼”群里绕来绕去,指认“贫困户”的具体位置,并概略介绍其情况。半天要把分布在三个村组十几户人家都跑遍时间很紧张。家中有人的简短寒喧几句,家里没人的就看看房屋的位置。
我结对的3户中第一户“铁将军”把门,于会计站在门前给我介绍这户的大致情况。说话间冷不丁穿出一条彪悍的大狼狗(德国牧羊犬)向我们狂吠不止,吓得我们连连后退。于会计喝斥道:“你‘汪’什么,这是来帮你家做好事的,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经于会计一顿喝斥,这狗似乎听明白不再叫了,并且还很友善地向我们摇头摆尾。“既然你家主人不在家,那你就和我们合影拍个定位照。”“于会计这狗能听懂你的话吗?”“我常来他们村,与‘喜子’(狗名字)很熟。”于会计一个手势它便顺从地蹲在我们的一侧合拍了定位照,当我们走访下家时它一路尾随只至我们乘车返回它还追着送了一程。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感慨现在农村面貌变化真大,乡村“城市化”已具规模,家家通电通水安装了有线电视,出门便是水泥路。这些被称为“贫困户”的家庭都住上了“小洋楼”,还享受“新农保”政策,它们真的贫困吗?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对“扶贫对象精准确认”。
我们再次走访农户时正值盛夏,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爬满了葫芦藤,搭起了瓜角(丝瓜、豆角)架。整个村子都掩隐在绿色的“帷幔”里,给本就记忆不深的我们在走访住户时增加了难度。烈日炎炎下的村庄静悄悄,连鸡狗的影子都见不到。“这么大的村子怎么就碰不到个打听情况的人呢?”正当我们犯愁嘀咕时,“唰”的一声从丝瓜架后面蹿出来一条狗。它来到我们身前,摇头摆尾、上蹿下跳像似遇到了久别的熟人,在我们腿上蹭来蹭去。“这不就是我们上次见的大狼狗吗?我们正愁没人带路呢,你就给我们带路吧。”它听了我们的话转头往回跑,我们尾随其后。果不其然我们被带到它主人家门前,它用前腿在门上拍打几下门便开了一道缝,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探出半个身来问“你们找谁?”当我们说明来意,他招呼我们进屋,“大热天你们还下来做‘帮扶’,真是遭罪了,快进来喝口水歇歇脚。”我们在与老人交谈中得知,“儿子媳妇经村委会介绍已去常州打工并且收益不错,像这样做下去到明年底就能把所欠债务还清,还能有盈余。眼前手头紧巴,年底还想再争取点政府救济款”。我们对老人说:“你家的情况我们会综合考量并如实向上反应,有了结果及时告诉你。”
当我们询问去后面人家路怎么走时,老人说:“这些人家相隔不近,我腿脚不便走不了远路。我家喜子‘通人性’、讨人喜,认记路比人还精。听说你们上次来时就与我家喜子熟悉了,还一起去过这些人家,那就让它带路吧,保准错不了。”为了赶时间图省事,我们只好让喜子带路。结果真如老人所说的一样,我们很顺利地找到每一家。其中有两家的老婆婆见到我们就像见了“救星”,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诉说着家里的情况,惟恐有遗漏或怕我们记不住。特别是最后一户人家的婆婆与上次反映的情况大相径庭。这次她道出当“儿子”媳妇面不便说的隐情:媳妇是从贵州“买”来的,两年前儿子去世,招了个“倒插门”游手好闲一身病(事先了解不深),孙子还在上大学,家里经济十分拮据。“我家伸手向公家要救济不是好意的,请你们多担待。”
这次进村入户走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样的房屋里住着不一样的人家。同时,也多亏喜子带路,否则今天不知要走多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