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08月16日

帝师汪廷珍

阅读数:4176  

陈伯新

汪廷珍(1757—1827年),字瑟庵,淮安河下人。他12岁丧父,母亲程氏一人将其抚养成人;乾隆51年(1786年)中举,乾隆54年殿试喜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提督、侍郎、学士、礼部尚书、道光帝师等官职。三十多年为官之道,他始终权为民所用,惩恶反腐,深受帝王喜欢,百姓拥戴。

汪廷珍坚持文以载道,引导学子改进文风。嘉庆七年(1802年),汪廷珍任侍讲学士提督安徽学政后,制定了《学约五则》:一是为辨清黑白。用“为人”还是“为己”将学术分开,有志之士要分辨清这“毫厘”及“千里”之间的差别。二是端正根本。学者要以天下事为份内事。三是去伪存真。他要求评论文章必须要真实。四是要有敬业精神。以剽窃抄袭为业的,不能称为做文章。五是要自立。他如同父兄般谆谆教诲,为学生求学、进取引导方向。他以诚为本,还刊刻印制了试卷汇编,取名《立诚篇》;校刊的文章集子往往以“诚”取名。此后,官至尚书、太子太保衔等,始终好文风当道,诚信教育人,为清廷改进文风、政风做出了积极贡献。

汪廷珍坚持民生为本,服务百姓尽忠尽责。他为民办实事故事很多,其中“小萝卜干”的故事流传至今。道光年间,他回乡探亲,见山阳县赋税比邻县高出一倍,加之当年遭灾,民怨极深。看到此景,他眼噙泪水,跪在乡亲们面前说自己做官不作为,愧对父老乡亲,决心为民请命,减免赋税。他叫家人按淮安方式腌制好四坛小头萝卜干,带到京城进献给皇帝,告知这是家乡特产“山阳萝卜”。道光皇帝一番品尝,觉得嫩脆可口,但看到萝卜个头太小又觉得疑惑,就问汪廷珍:“爱卿,山阳萝卜咋就这么小?”汪廷珍乘机说:“因山阳遭受灾荒,今年收成差,蔬菜萝卜也长不大,而山阳赋税太大,高出邻县一倍之多。山阳百姓都盼望陛下,能否为他们减免赋税?”道光皇帝当即御笔一挥,批谕户部减免山阳一半赋税。

汪廷珍坚持秉公执法,惩恶扬善。他从政后,在朝中从来没攀附权贵,为官正气,同僚见到他无不肃然起敬。他始终认为,贪污、献媚、阿谀等恶习是十分可耻的行为。平时生活朴俭,有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宰相公孙弘。他笑着说:“我不如公孙弘,但做人不能曲学阿世,而徒畏布被之讽乎?”上面要提拔他的部下,他却反对说:“此人华而不实,不能做高官。”后来果真被他言中,同事们都敬佩他精于鉴别,善于识人。在他去世后,嘉庆帝下谕旨称他为“人品端正,学问渊博”。

嘉庆11年(1807年),洪泽湖高堰溃决,洪水泛滥百姓遭殃,漕运受阻,江淮地区数万灾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苦不堪言。嘉庆皇帝委派汪廷珍为钦差大臣和吏部尚书文孚亲临现场勘察处理。他到达淮安不顾旅途劳累,即刻走访群众,深入治河工地,了解民情,关心民工疾苦。通过调查,获悉河督张文浩侵吞经费200万两白银,致使河防松懈、水患频发、灾民遍野。主管河道财务的张松庵,整箱地购买燕窝,一箱都花几千两白银。公款大吃大喝,餐桌上全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仅名贵点心、粥可上一百多道,家里三妻四妾、奴婢成群,常常通宵达旦,寻欢作乐。两江总督孙玉庭大胆枉为,徇私舞弊,从中受贿,对治河贪官纵容包庇,不闻不问。汪廷珍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将孙玉庭、张文浩、张松庵等四人依法严惩,重新治理水患,深受朝廷上下与平民百姓一致赞许。